灰色石龙子是什么品种?
我养的这条是四斑尖肛石龙子(P.q.quadriocellatus),这个亚种的背部颜色比较深,呈黑褐色,有一对非常漂亮的黑色纹路上扬至颈部,而背部的四个黑点也是该亚种最具辨识性的特征。 至于肚子部分则和我国最常见的三线鼠蛇(P.triangulus)一样,全身黄色或米黄色,有3条淡色的线从脖子一直延伸到腹部,因此俗称“三蛇”、“线蛇”或者“黄鳝蛇”。
这种石龙子的体型较小,成年个体长度一般不超过1m,体形也较为细长苗条,和三线鼠蛇相比,除了背部的黑纹外,整体看起来更像一条蛇而不是一条蜥蜴。 在自然情况下,这种石龙子主要分布在我国的长江以南地区,在华南及西南地区的森林中比较常见,而北方的野外则很难见到它们的踪迹了。不过随着人为因素的影响,它们的分布区正在逐步向北扩展,在华北地区的野外也出现了它们的身影(徐弘等2015)。
这种石龙子属于杂食性动物,以软体动物、节肢动物、两栖动物和爬行类的卵以及幼虫为食,也能吃昆虫成虫及幼虫,但不吃肉类(邓志隆等1987;罗宗勤2008)。由于对人类食物链中的位置处于末端,它们没有形成对抗捕食者的先天抗性。当受到威胁时,这些石龙子大多会选择逃跑而非反抗。 当遇到危险时,它们会将身体卷缩起来,然后发出“嘶……嘶……”的预警声,同时头颈与四肢都扭曲向前,试图将身体蜷成一团,并用颈部皮肤发出的静电信号来警示周围的其他同类。如果预警未能奏效,它们会毫不犹豫地选择逃走,必要时甚至会将自己蜷缩成一团,用尾巴扫打攻击者。 如果上述手段都无法阻止袭击,它们也会采取防御性攻击策略。此时,这些石龙子会竖起身上的毛,将身上的色素沉着均匀分散开来,同时张开嘴,露出里面锋利的牙齿,并发出警告声音。如果袭击者继续逼近,它们就会将嘴巴张得大大的,向敌人示威并同时发出威胁性的尖叫声,用锐利的牙齿和强劲的双颚咬伤来袭者。